[ 南开大学 ] 《政治经济学》 19 秋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日期:2020/4/2 来源:本站 点击数:
第 1 题, 社会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正确答案 :C
第 2 题, 加速可变资本周转可以 ()
A、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B、提高剩余价值率
C、节约预付的可变资本
D、节约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 :A
第 3 题,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水平的因素是
A、运输设备
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
D、生产工具
正确答案 :D
第 4 题, 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之比
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正确答案 :C
第 5 题,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正确答案 :C
第 6 题, 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正确答案 :D
第 7 题, 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
A、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
B、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C、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
正确答案 :D
第 8 题, 什么是社会总产品是 ()
A、当年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B、一定时期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D、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正确答案 :B
第 9 题, 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正确答案 :A
第 10 题, 不属于地区经济集团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世界贸易组织
D、东南亚联盟
正确答案 :C
第 11 题, 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 ()
A、资本构成变化的结果
B、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
C、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D、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正确答案 :C
第 12 题, 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正确答案 :D
第 13 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需分配为主体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以市场分配为主体
D、以按要素分配为主体
正确答案 :B
第 14 题,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A、1989
B、1990
C、1991
D、1992
正确答案 :D
第 15 题, 产业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阶段上价值周转方式上的区别使资本分为
A、借贷资本与商品资本
B、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D、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
正确答案 :C
第 16 题, 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是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 :A,B,C
第 17 题,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正确答案 :A,D
第 18 题,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下的剩余价值 ()
A、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
B、全部用于积累或全部用于消费
C、用于消费部分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D、用于积累部分划分为追加 c 和追加 v 两部分
正确答案 :A,C,D
第 19 题, 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
B、停工时间
C、自然力作用时间
D、原材料的储备时间
正确答案 :A,B,C,D
第 20 题, 剩余价值范畴的内涵 ()
A、是剩余产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表现形式
B、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占有的价值
C、其源泉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总合
E、是 C+V
正确答案 :A,B
第 21 题,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
A、潜在的过剩人口
B、停滞的过剩人口
C、流动的过剩人口
D、结构性失业
正确答案 :A,B,C,D
第 22 题, 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量不变的资本
D、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正确答案 :A,C,D
第 23 题, 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增加雇佣劳动的数量
C、延长工作日
D、压低工人工资
E、增加劳动强度
正确答案 :A,B,C,D,E
第 24 题,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表现在两个方面 ()
A、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深化
B、扩大世界性经济危机范围
C、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D、缩小全球贫富差距
正确答案 :A,D
第 25 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
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与中小资本融合在一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E、国家资本侵吞了全部私人资本
正确答案 :A,B,C
第 26 题, 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 27 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是 (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形式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 28 题, 社会生产方式是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第 29 题,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因素是 ( 社会生产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 30 题, 货币的本质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第 31 题, 生产资料是指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 32 题, 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经济现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 33 题,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 34 题,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 35 题,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使用价值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第 36 题,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哪些新特点?
?第一、经济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则,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二、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交替界限不清和每一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第三、经济危机的程度有所减弱,但生产过剩和失业却成为周期中的经常现象。
第 37 题, 什么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可以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劳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劳动中,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产品,从而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可以创造出新价值。而且,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可以大于自身的价值。
第 38 题,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是:
第一,资本积聚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表现为资本“增量”,因此,随着个别资本的积聚,社会资本总额也会增大起来;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的合并或重新组合,所以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第二,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速度剩余价值数量及其积累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通过资本积聚方式使资本增大的速度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受这些条件限制,所以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集中大量的资本,作为资本集中载体之一的股份公司也因而逐步成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主流形式。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表现在:
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因为随着资本积聚的不断进行,个别资本的规模日益增大,它们可以利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打败众多的中小资本,从而加快资本集中的速度;
第 39 题, 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
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限,零则是利率的最低限)
2.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货币资金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则利率上升)
3.物价上涨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上涨率)
4.历史的沿革
第 40 题,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相同点和不同点。